问题 | 确定干部身份的依据 |
释义 | 干部身份是指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获取干部身份需满足条件并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在派遣证上的单位工作满一年后,单位提出申请并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法律分析 干部身份是指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 法律分析:1.直接电话档案所在人才中心,报你的身份证号即可查询。 2.公务员、事业单位可能还有这个区分。 3、只要是全日制大学毕业,就自动拥有了干部身份,在毕业的一年内,没有及时办理相关事项,当后来要用到干部身份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干部身份已经丢失。事实上,干部身份是这样获得的:根据规定,只有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订人事代理协议的单位,可以到档案室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手续,确定干部身份。 4、其办理条件及程序为:国家统招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在派遣证上的派遣单位工作满一年后,由单位提出申请,根据要求填写《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持派遣证正本到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处办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派遣证上的单位工作满一年,肯定是没有干部身份,虽然工作满一年,但单位没有提出申请办理转正定级,也是没有干部身份。 拓展延伸 干部身份认定的关键要素 干部身份认定的关键要素包括:组织关系、工作职责、行为表现等方面。首先,干部应具备明确的组织关系,即与党组织或相关机构建立正式的党员或干部身份。其次,干部应承担特定的工作职责,担任重要的管理、领导或决策职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此外,干部的行为表现也是认定身份的重要依据,包括政治立场、廉洁自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表现。综上所述,干部身份认定的关键要素是组织关系、工作职责和行为表现,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干部身份的认定标准。 结语 干部身份是指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干部身份的认定关键要素包括组织关系、工作职责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只有具备明确的组织关系、承担特定工作职责并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立场、廉洁自律和团结协作等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干部身份。干部身份的获得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和程序,包括在派遣证上的单位工作满一年,并由单位提出申请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干部身份的认定标准是多方面的,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干部身份的认定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六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 第十八条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第十九条公务员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级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