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品房欺诈的应对策略 |
释义 | 商品房欺诈可向房管局举报,若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导致,可要求返还房款及利息,要求赔偿损失,赔偿款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根据最高法院解释,若出卖人故意隐瞒无预售许可证明、已抵押或已转售给第三人等情况,买受人可要求返还房款、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 法律分析 发现商品房欺诈,可以房管局举报。如果因为对方的欺诈行为导致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已付的房款以及利息,同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和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拓展延伸 如何预防和应对商品房欺诈 商品房欺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购房者和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预防和应对商品房欺诈,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购房者应该加强对房产开发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其信誉、资质和过往业绩等。其次,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合法、公正。此外,购房者还可以通过咨询律师或房地产专业人士来获取法律意见和建议。对于已经发生的商品房欺诈,购房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开发商、要求赔偿等。综上所述,预防和应对商品房欺诈需要购房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购房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意识,以应对商品房欺诈。对于发现的欺诈行为,可向房管局举报。如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解除,可要求返还已付房款及利息,并要求赔偿损失,赔偿款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购房者还应调查开发商信誉、阅读合同条款,并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起诉开发商、要求赔偿。预防和应对商品房欺诈需购房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并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章 广告与合同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变更、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导致商品房的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变更确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买受人。 买受人有权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退房的书面答复。买受人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同接受规划、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价款的变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四章 销售代理 第二十八条 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销售商品房时不得收取佣金以外的其他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