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绑架案一般判几年
释义
    关于2023绑架案一般判几年的法律问题,
    一、绑架案一般判几年
    绑架罪具体判刑多少年,要依据绑架行为造成的后果而定,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绑架罪胁从犯可以被从轻判刑吗
    胁从犯可以从轻处罚。如果是被威逼或恐吓下实施了犯罪行为,那应当是胁从犯,胁从犯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现在《刑法》绑架罪的量刑,情节较轻的可判五到十年有期徒刑,如果是胁从犯,在这个基础上从轻处罚。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客观要件必须有帮助主犯实施犯罪的行为。主观共同的犯罪故意。
    三、绑架罪判刑后能减刑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绑架罪的犯罪分子是有减刑可能的,只要满足减刑条件的,绑架罪的犯罪分子可以申请减轻处罚。
    减刑条件如下: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在任何刑事案件中,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对犯罪嫌疑人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对于被害人来讲,被害人也不是必须出具谅解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害人自愿出具的谅解书通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像绑架罪这种恶性刑事犯罪,并不会因为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就免于刑事处罚。至于绑架案一般判几年,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才能确定,刑法规定犯绑架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相关内容:涉嫌构成绑架罪判多久?
    一、涉嫌构成绑架罪判多久
    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有其它加重情节时如何处罚?
    实践中有很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绑架行为的同时又实施了其它犯罪行为,即出现了绑架罪的加重情节。那么,当出现这些加重情节时该如何处罚呢?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即法律对绑架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立法上采用的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而且是处死刑。
    1、“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是指由于在绑架过程中对被绑架人使用暴力或者进行虐待等导致被绑架人死亡,以及被绑架人在绑架过程中自杀身亡的行为。
    2、“杀害被绑架人”,是指在劫持被绑架人后,由于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没有实现以及其他原因,故意将被绑架人杀害的行为。
    绑架他人后,又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行为的,被绑架罪所包容,法律规定此种情形不再单独定罪。但是如果实施强奸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的方法进行处罚。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绑架行为的同时还实施了强奸的行为,则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刑法第七十或者七十一条的规定进行数罪并罚。由于这种行为非常严重,因此,法律规定在绑架之后又实施强奸行为的,最高甚至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关于绑架罪的既遂标准,一般是以控制了人质为准,而并非是在勒索到了财物的时候才认定为绑架既遂。从刑法中对绑架罪的量刑规定中了解到,其实我国对犯绑架罪的处罚还是比较严格的,而在杀害被绑架人或者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时候,规定的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即此时可以直接对行为人判处死刑。
    绑架抓住判几年
    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受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023导致对方轻伤判几年
    关于2023导致对方轻伤判几年的法律问题,
    一、导致对方轻伤判几年
    1、故意伤害他人造成轻伤的,触犯故意伤害罪,应判处犯罪分子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此次之外,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被告人主动赔偿后,法院量刑时可以适当从轻处罚。
    2、过失伤害他人造成轻伤的,此时不构成刑事犯罪,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过失重伤罪”,也就是说,在过失犯罪的情况下,只有造成受害人重伤的,才构成犯罪,所以,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刑事犯罪。对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加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轻伤判刑以后还要赔偿吗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判刑后,并不影响被害人请求民事赔偿。因此,轻伤判刑还需要赔偿,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轻伤赔偿标准金额
    (一)医疗费。
    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法医予以鉴定。
    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是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受害人先后到数个距离基本相等的医院治疗的,一般应认定最先就诊医院的医疗费,但该医院治疗失误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除外。
    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受害人重复检查同一科目而结果相同的,原则上应仅认定首次的检查费用,但治疗医院确需再行检查的除外。如检查结果不一致,确诊之前的检查费用均应认定。
    受害人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受害人确需住院治疗或观察的,其费用应予赔偿。但出院通知下达后故意拖延,或治疗与损害无关的疾病而延长住院时间的,其延长期间的住院费不予赔偿。
    受害人进行与损害有关的必要的补救性治疗的费用,应予赔偿。在诉讼过程中,治疗尚未结束的,除对已经治疗的费用赔偿外,对尚需继续治疗的费用,经有关医疗机构证明或者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疗结束后另行起诉。
    (二)误工费。
    受害人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法医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受害人的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当根据休假证明认定。
    受害人确需休养但无休假证明的,可在征求法医或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情处理。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的赔偿应当按照其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
    受害人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是另谋职业的离、退休人员的,其误工费的赔偿可以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1、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赔偿;
    2、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其赔偿要求不予支持。
    受害人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如果受害人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因受害确实无法从事家务劳动造成其他家庭成员负担过重的,可酌情予以经济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
    (三)伙食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赔偿。
    (四)护理费。
    受害人受害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应以法医的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认定。受害人生活确实不能自理的,其护理费应予赔偿。
    护理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征求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定。
    护理人员一般设一至二人,但确有必要的除外。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本意见关于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无收入的,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计算。
    (五)交通费。
    受害人到所在地医院治疗或者必须转院治疗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交通费应予赔偿。交通费的赔偿,一般应以公共电(汽)车、火车的硬座、轮船三等以下舱位等的收费标准计算。但伤情危急,交通不便或当地无上述车(船)的除外。
    交通费的票据应与就医次数相符。票据少于就医次数的,一般可根据实际票据认定;票据多于就医次数的,应以实际就医次数认定。
    (六)住宿费。必须到外地医院治疗的受害人,因医院无床位或其他原因的限制确需候诊且伤情不允许往返家中,或者往返家中的交通费高于住宿费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住宿费应予赔偿。住宿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以住宿费的收据为凭。
    (七)营养费。营养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计算。应赔偿的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在征求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定。
    侵害人探视受害失时携带的食品,一般应当视为赠与。
    (八)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肉体痛苦或身体伤残、死亡的同时,给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和创伤的一种经济补偿方式。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决。
    轻伤比轻微伤重,但又比重伤轻。目前,在我国伤害他人造成轻伤的,不一定构成刑事犯罪。因为要看行为人属于故意伤害还是过失伤害,若是前者那么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至于后者并不构成犯罪。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均需要对伤者作出民事赔偿。
    相关内容:对方寻衅滋事被打轻伤怎么办
    人在极度恐慌下自己的一些所作所为很有可能不受大脑的控制,因为当时所能够想到的就是尽一切的办法先保住自身安全。所以在面对社会中的一些寻衅滋事行为的时候,有些受害者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却误把对方打成了轻伤,那么肯定在完事以后也非常的关心对方寻衅滋事被打轻伤怎么办?
    一、对方寻衅滋事被打轻伤怎么办?
    可以举证证明对方是寻衅滋事的话,你们可以主张正当防卫。但是是双方扭打混打的情况是不能主张正当防卫的。正当防卫成立的话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如果不成立,可以通过赔偿达成双方和解。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毁坏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下列特征:
    1、正当防卫行为是针对正在实施的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不法侵害行为;
    2、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现实实际存在的,而不是正当防卫实施人的主观臆测或者推测;
    3、正当防卫行为应控制在适当的“度”以内,即能制止不法侵犯行为,不可超过这个度。
    因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的,不负刑事责任。如犯罪嫌疑人正在实施抢劫,被害人奋起反抗,将犯罪嫌疑人一只眼睛抓瞎,有效地制止了不法侵害,正当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对犯罪嫌疑人造成的损害正当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
    三、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由此可见,对方寻衅滋事被打轻伤也没大家想的多复杂的,主要是我们需要向法庭证明当时对方完全是属于寻衅滋事,要伤害自己的,把对方打成轻伤这完全是属于正当防卫,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寻衅滋事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行人有权利在适当的范围内保护好自己不受伤,甚至帮助警察一起去制服寻衅滋事的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值得鼓励的。
    2023犯故意伤害罪判几年
    关于2023犯故意伤害罪判几年的法律问题,
    一、犯故意伤害罪判几年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所称“重伤”,是指根据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人肢体残废或者容貌受损的。
    (2)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
    (3)其他对身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其中“其他对人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主要是指上述几种重伤外,受伤当时危及生命,或者在损伤过程中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损伤,主要是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腹部损伤。
    3、故意伤害他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这里所称“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因损害他人健康故意伤害他人,但被害人受到伤害后,未能及时或有效救治,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特别残忍手段”是故意使他人严重致残毁容、挖人眼球、砍掉人的双脚等特别残忍的手段伤害他人的行为。
    二、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有哪些
    (1)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40%,一般不少于3个月。
    (2)对于有前科的,综合考虑前科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3)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故意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故意伤害罪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有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本罪论处。另外,构成故意伤害罪,要求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相关内容:轻微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吗?
    在故意伤害的情况下,其实很有可能给对方人身造成损害,而此时就有可能出现轻微伤的情况。我们知道要是故意伤害造成了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那一般会按照故意伤害罪来定罪处罚。不过轻微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吗?接下来,就这个问题为大家做出详细解答。
    一、怎样确定故意伤害罪的伤害程度
    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伤害结果其表现可多种多样,有的是破坏了他人组织的完整性,如咬去鼻子、砍断手脚;有的是损害了他人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听觉、视觉、味觉丧失,精神失常等。
    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则有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所谓轻伤,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
    所谓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丧失听、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损害的伤害。
    二、轻微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吗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除未遂形态外,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第1款实际上指的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有人认为,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刑法第95条规定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
    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在一般情况下,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1、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轻伤;
    2、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复。一般说来,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人体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便能使其复原,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但在无法认定为犯罪的情况下,并不代表对这样的行为就不处理了,多少这也算是违法行为,还是会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但却是治安管理方面的责任,一般是进行拘留处罚,同时还会做出相应的罚款。
    2023构成犯罪预备判几年
    关于2023构成犯罪预备判几年的法律问题,
    一、构成犯罪预备判几年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犯罪分子的有犯罪目的,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了犯罪才准备的这些工具,其次就是这个工具针对这次犯罪准备的,具有特定性,最后就是不是自己想放弃的,是遇到了实在是没办法的情况而放弃了,这属于犯罪预备,他的处罚标准是参照既遂犯,比如去抢劫,就按照抢劫犯的处罚标准来处罚,去盗窃,就按照盗窃犯的标准来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有什么不同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目的不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
    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为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区别的标志是是否“着手”实行行为。预备是进行了犯罪准备,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既遂。
    相关内容: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一般会先进行准备工作,而准备工作往往是出现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法律中规定的犯罪预备也是有一些具体的行为的,那究竟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呢?要是你不清楚的话,请跟随优律师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
    (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匕首、寻找棍棒、绳索等;
    (2)准备用以排除犯罪障碍的器械物品的,如准备斧头砸门,准备锯错撬锁等;
    (3)准备用以到达或逃离现场的交通工具的;
    (4)准备用以接近犯罪对象的工具的,如准备翻墙用的梯子。
    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创造其它便利条件的行为:
    (1)事先踩点,调查犯罪现场,调查被害人行踪等;
    (2)到达现场等候被害人的到来;
    (3)勾结、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现实生活中,犯罪预备行为并不限于上述几种。
    二、犯罪预备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犯罪预备构成条件: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上文中,对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这个问题作出了介绍,各位可以具体了解一下。关于犯罪预备,由于此时仅仅是准备犯罪所用的工具,因此很多时候并不认为这是构成犯罪,因此也就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绑架帮凶可能判几年
    绑架罪的社会性质极其恶劣。一些人因钱财或是恩怨而铤而走险,绑架他人,甚至有些犯罪分子还会做出撕票”的恶劣行为,对社会危害极大,受到我国法律严厉打击。那么,绑架帮凶可能判几年?
    1.认定为绑架罪的共同犯罪,属于共同实行犯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若仅认定为绑架罪的帮助犯,其作用属于从犯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该内容由 戴允丝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4: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