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他人尊严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侮辱他人侵权名誉权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若公然侮辱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拘留并罚款。若构成侮辱罪,则应追究刑事责任,可判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了相关行为的处罚,包括恐吓、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威胁等行为。 法律分析 侮辱他人侵权名誉权的,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果是公然侮辱他人的,还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侮辱罪的,则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客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拓展延伸 侵害个人尊严的法律保护措施 侵害个人尊严的法律保护措施是指针对那些侵犯他人尊严行为的法律规定和措施。个人尊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尊重、自由和平等。当个人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法律提供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法律禁止诽谤、诋毁他人声誉的行为;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尊严侵犯投诉;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欺凌和网络谣言;设立法律救济机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尊严权益;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尊严保护的意识。这些法律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尊严和尊重,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尊重他人尊严的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等。 结语 侮辱他人侵权名誉权的行为,不仅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追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可能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对于情节较重的行为,可能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侮辱罪的,行为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侵害个人尊严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格禁止和保护,这些法律保护措施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尊严和尊重,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