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单位会有高温假 |
释义 | 目前我国高温假主要由地方自定,在《劳动法》中并无高温假规定,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40℃时则规定户外工作时间。 一、单位不给放高温津贴怎么办 津贴补贴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劳动者依法应得的劳动报酬,单位应当依法随工资发放。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因此,如果单位不发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高温费规定是怎么样的 高温费的规定: 1、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适当调整工作以确保劳动者安全健康; 2、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3、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三、高温放假规定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