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社区矫正法律法规体系(社区矫正人员要学习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释义 | 1.社区矫正人员要学习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三方面: 1、是加强法制意识的培养,在学习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主要组织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以矫正对象提问的方式,切实法律层面的困惑和问题。 2、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从思想上树立反省意识,积极改正错误的观点和行为,从而达到一个合格、模范公民的标准。 3、是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自觉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完善自身,加强人格塑造,为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以教育与沟通相结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矫正对象的生活情况。通过学习,社区矫正对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关法规好好改造自己,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扩展资料: 社区矫正 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 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其非监禁刑罚的性质可以使其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并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2003年全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已推广至全国。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是一项什么性质的法律制度 社区矫正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即监外执行)。 在我国,一般是由各镇街派出所及各镇街道办登记备案,并由人民检察院监督(定期检查监外执行状况,防止脱管漏管)。 社区矫正的罪犯,一般称为社区服刑人员,主要是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上服刑的人员。社区矫正期间,其接受社区矫正的时间计算在刑罚执行期内(即假设原刑期还有一年才届满,裁定假释后只需接受社区矫正满一年,原来所剩的一年刑期不再执行)。 3.社区矫正是一项什么性质的法律制度 社区矫正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即监外执行)。 在我国,一般是由各镇街派出所及各镇街道办登记备案,并由人民检察院监督(定期检查监外执行状况,防止脱管漏管)。 社区矫正的罪犯,一般称为社区服刑人员,主要是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上服刑的人员。社区矫正期间,其接受社区矫正的时间计算在刑罚执行期内(即假设原刑期还有一年才届满,裁定假释后只需接受社区矫正满一年,原来所剩的一年刑期不再执行)。 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法律位阶如何 根据发布的部门来看这个实施办法应该属于行政规章的范畴。 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地方政府规章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