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上的未成年界定 |
释义 | 法律上的未成年界定是指十八岁以下的自然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具体如下: 1、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2、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十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5、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适用缓刑制度如下: 1、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2)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 (3)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 (4)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 (5)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6)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3、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使用缓刑,同时在符合缓刑的条件下应当优先适用缓刑,保证未成年人的成长。 未成年人立案注意事项: 1、未成年立案不需要监护人陪同。但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2、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3、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 4、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 综上所述,法律规定18岁以属于未成年年龄,但在刑法中,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人已经可以承担部分刑事责任;在民法中,年满16周岁,且以自己劳动收入生活的,也视为成年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 【对未成年犯罪人的讯问与审判】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 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进行补充陈述。 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适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