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监护问题的探讨 |
释义 | 监护人需要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法律规定监护人需要承担监护责任。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父母,如果父母已故或没有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 法律分析 如果老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就需要有监护人,而与年龄大小无关。监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那些民事行为能力不足的人,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有法定监护人。 一、老年病人的监护人需要负什么责任 我国规定的监护责任是相对于未成年人还有精神病人而言的,这两类主体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一些活动是需要监护人一起参与完成的,如果老年病人丧失思维记忆,或因脑梗导致的丧失行为能力,或得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等等,均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二、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怎样认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 拓展延伸 18岁以上还有监护人吗? 一般情况下,只有未成年人才需要监护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特殊情况下成年人也会需要监护人,如不能辨认或者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结语 监护人需要负起保护被监护人的责任,无论被监护人是否是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监护人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同时,监护人需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被监护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照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一条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