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处理死刑辩护案件中的证据链与证据缺失问题?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死刑辩护案件中,证据链与证据缺失问题是常见的困扰。法律规定,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证据链必须完整,证据缺失则可能导致判决不准确。但是,法律也允许采取其他证据形式来补充证据缺失或证据链不完整的情况,包括证人证言、物证、鉴定证书等等。因此,在处理死刑辩护案件中的证据链与证据缺失问题时,应该认真审查证据形式、证据来源、证据链完整性等因素,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采集,经过质证、辩论,并在判决中表示其证明的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死刑适用的范围:(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二)孕妇在怀孕期间犯罪,或者产后两年内犯罪。”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三条:“证据应当具有法定的形式和内容,并经过法定程序采集。”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十二条:“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证据链必须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十三条:“证据不足以确定事实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补充。”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被告人有权对起诉书所列明的罪名和事实提出异议。”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审查和质证证据,进行辩论,查清案件事实,依法认定被告人的罪行和刑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