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满后仍未转正,是否会有相应的补偿? |
释义 | 试用期不给转正可以申请赔偿,但具体赔偿标准和责任需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评估。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应评估员工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并决定是否转正,无视试用期结束而不解除合同或不给予转正待遇是错误的。若工作表现不佳或经济形势变化导致岗位撤销,企业应妥善安置员工,可以调整岗位或协商解除合同并给予补偿。过试用期未转正的工资应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具体法律责任因解除原因和调整情况而异。 法律分析 一、试用期不给转正可以申请赔偿吗 试用期不给转正可以申请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试用期结束后不转正怎么办 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出台所希望促成的一大目的。之所以国家要如此重视劳动合同,就是希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上的约定履行,而避免口头协议的不稳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在这段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考察对方,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段期间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都比较低。 当试用期结束时,企业有义务评估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并决定给予转正与否。而企业却无视试用期的结束,久拖不决,既不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给予转正后待遇,是错误的。 1、工作表现不佳为何试用期内不提,而直到员工询问为何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给予转正工资时才搬出这个理由,显然错过了单位主张权利的时间; 2、经济形势变化,职位撤销,需要调整岗位,与试用期员工表现也没有任何关系,这和给予转正工资也没有关系。 企业根据需要撤销岗位是正常的内部管理行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后,企业应该妥善安置员工:可以与员工协商调整工作岗位;也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金。但这不是不给转正员工约定好的工资的借口。 三、过试用期未转正工资该怎么算? 试用期满公司没有通知员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解除劳动关系,则视为已转正,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转正后的工资标准执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应承担什么责任则视解除原因不同而法律责任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调整工作岗位也有相关法律规定,是否合法得视用人单位调整的理由和调整情况而定。 结语 试用期不给转正,劳动者可以申请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一定比例,且同一用人单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企业有义务评估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并决定给予转正与否。如果企业无视试用期结束,既不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给予转正待遇,是错误的行为。当试用期满公司未通知员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解除劳动关系时,视为已转正,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转正后工资标准执行。企业调整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 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向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岗位需求信息。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