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出狱后如何避免再次被捕?
释义
    已判刑的犯罪嫌疑人不能保释,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服刑人可以获得假释。假释条件包括:有期徒刑犯需执行一半以上刑期,无期徒刑犯需实际执行13年以上。若服刑人员遵守监规、接受改造、表现悔改且无再犯罪危险,可获得假释。
    法律分析
    对于已经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是不能保释出来的,仅可以对符合条件的服刑人进行假释。《刑法》规定的假释条件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拓展延伸
    重返社会后的成功之道:避免再次陷入犯罪泥潭
    成功重返社会并避免再次陷入犯罪泥潭的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和策略。首先,建立稳定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挑战,寻求他们的帮助和建议。其次,寻求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职业咨询服务。此外,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同时,避免与犯罪相关的人员和环境接触,寻求积极的社交圈子和活动。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并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成功重返社会,远离犯罪泥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语
    成功重返社会,避免再次陷入犯罪泥潭,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和策略。建立稳定支持系统,寻求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积极寻找合适工作,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避免与犯罪相关人员接触,保持积极心态和坚定决心。通过这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重塑人生价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四条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九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本条规定的“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