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是否会对严重疾病患者判处实刑? |
释义 | 法院可对有严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变更羁押措施,如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判刑时可予以监外执行。犯罪嫌疑人重大疾病不影响司法机关的侦办,去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以及对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分析 有严重疾病法院会判实刑,但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变更羁押的措施,如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判刑时可能予以监外执行。犯罪嫌疑人重大疾病不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侦办,犯罪嫌疑人因重大疾病去世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有严重疾病法院会判实刑吗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拓展延伸 严重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与法院裁判的关系 严重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与法院裁判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刑事司法中,法院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情况、犯罪行为的性质与情节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对其判处实刑。对于严重疾病患者来说,法院通常会倾向于采取更为温和的刑罚,如缓刑、罚款等,以考虑其病情和康复需求。然而,如果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法院可能会依法判处实刑,以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因此,法院在裁判时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因素,确保刑事制裁既能保护社会利益,又能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康复需求。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法院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以确保社会安全并考虑其病情和康复需求。法院在判决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与情节,确保刑事制裁既能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又能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康复需求。因此,在严重疾病案件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处实刑或采取其他刑罚措施,以平衡正义与人道关怀的考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零二条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零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零五条 人民法院经审理,对于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