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直接资助残障儿童个税怎么扣除
释义
    除国务院规定的全额扣除项目外,一般情形下个人的公益捐赠支出税前扣除以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为限额。
    居民个人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在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中扣除的,扣除限额分别为当年综合所得、当年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百分之三十;在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以下统称分类所得)中扣除的,扣除限额为当月分类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百分之三十;在不同所得中扣除的公益捐赠支出的顺序也可由居民个人自行决定。
    一、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两大前提。
    1.捐赠目的必须是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慈善事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规定,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按照《慈善法》第三条的规定,慈善活动是指下列公益活动:
    (1)扶贫、济困;
    (2)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3)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4)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5)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接受捐赠的机构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第一条,接受捐赠的机构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
    公益性社会组织,包括依法设立或登记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八十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