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具有无偿性和抵偿性吗 |
释义 | 劳动具有无偿性和抵偿性。 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劳动就业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它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它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属性。 3.劳动关系它的主体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及前后都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且在劳动过程中还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以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其成为劳动力使用者的必要条件4它以劳动力局隐的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二元权利结构.在劳关中,劳动力所有者以依法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且获得劳动力桐大厅再生产保障为基本标志5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属性仿空相结合的社会关系6它是平等性与隶属性兼有的社会关系。 法律层次,主要从四个方面认定劳动关系: 1、主体资格合法性 主体资格合法性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是合法的用人单位: (1)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是合法的用人单位; (2)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视为合法的用人单位; (3)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是合法的用人单位; (4)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 (5)非法用工单位和外国企业以及其在华分支机构不具有主体资格合法性; (6)自然人由于不是用人单位,也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 主体资格合法性要求劳动者必须是合法的劳动者提供者: (1)未满16周岁的童工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 (2)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是否是合法劳动法主体,存在一定争议; (3)未获得就业许可证的外国人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 (4)已享受退休待遇的自然人不是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 (5)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工作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 (6)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不具备劳动者资格; (7)企业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经理、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属劳动者范畴。 2、从属性 从属性体现的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命令与服从关系。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予劳动者命令和指导,劳动者必须服从。 3、组织性 组织性要求劳动者的工作是用人单位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一员,即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有组织性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场所。 4、报酬性 报酬性决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是无偿的,且必须是用人单位给付,不能是第三方给付,但是,第三方受雇主委托给付的除外。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