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是因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的; 2、行为人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失去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人、财、物严重损失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在主观上是因过失所致。 一、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为什么叫过失损坏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便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遭受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本罪。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一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民法典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侵权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含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能够预见,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3、损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不利益状态。4、因果关系。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因交通事故被判刑的属于故意犯罪吗 因交通事故被判交通肇事罪的,不属于故意犯罪,属于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在主观上,属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