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干居民(贫困户)有什么扶持政策 |
释义 | 干居民贫困户产业扶持补助补助标准为4000元/户。 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金。 干居民指的是残疾人,无就业,无技术,无资金,无土地的城镇困难群众这些被称为《干居民》他们没有一计之长,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末能就业,没有收入来源,只靠低保过日子,生活还很困难,其时还有比农民更弱势群体需要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去关注,去援助干居民。 城镇贫困群众是指以下人员: 1、城镇特困人员:城镇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条件的人员; 2、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定的人员; 3、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但由于本人或主要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祸、因子女上学、因失业、因无住房造成生活贫困的人员。 城镇困难群众包括具体如下: 1、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低收入困难申请材料具体如下: 1、书面申请报告; 2、身份证及复印件; 3、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4、婚姻状况证明; 5、家庭成员关系证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6、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真实收入证明。 综上所述,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确定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统筹考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住房保障和其他社会救助的关系,以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按照不同救助项目需求和家庭支付能力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二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