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司法救助的条件和程序概述 |
释义 | 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程序包括:告知救助权利、申请救助、审批救助申请、发放救助资金。办案机关应核实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批准的救助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给办案机关,申请人可领取。对特殊情况,办案机关可先行垫付资金,后补办手续。 法律分析 使用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应当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一)告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过程中,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告知其有权提出救助申请。 (二)申请。救助申请由当事人向办案机关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条件的近亲属提出。申请一般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不能提供书面申请的,可以采用口头方式。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真实身份、实际损害后果、生活困难、是否获得其他赔偿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审批。办案机关应当认真核实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综合相关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审批意见。决定不予救助的,及时将审批意见告知当事人,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四)发放。对批准同意的,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救助资金拨付办案机关,办案机关在收到拨付款后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救助资金。对急需医疗救治等特殊情况,办案机关可以依据救助标准,先行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后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拓展延伸 司法救助的实施与申请流程 司法救助是指在司法程序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的制度。其实施与申请流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当事人需准备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案件相关证据等。然后,根据当地司法救助机构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申请。接下来,司法救助机构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和案件性质来决定是否批准救助。一旦救助申请获批,当事人将获得法律援助,包括免费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在整个流程中,当事人需要密切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确保司法救助的顺利实施。 结语 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程序。当事人应被告知其有权提出救助申请,并按规定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应认真核实申请材料,并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对批准救助的申请,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并通知申请人领取。在特殊情况下,办案机关可以先行垫付资金。司法救助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的重要制度,当事人应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确保救助的顺利实施。 法律依据 《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第三条国家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标准 (一)救助方式。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同时,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刑事案件伤员急救"绿色通道"、对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被害人实施心理治疗、对行动不便的受害人提供社工帮助等多种救助方式,进一步增强救助效果。 (二)救助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三)救助金额。确定救助金具体数额,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