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犯罪对象? |
释义 | 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具体人或者物是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如公共汽车被破坏,这一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犯罪客体,可以是公共安全的社会关系(在行驶中被破坏),也可以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关系(在车库中被破坏)。 一、遗弃罪和虐待罪的区别有哪些 遗弃罪和虐待罪的区别如下: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对象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的权利义务关系;虐待罪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不仅侵犯了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受害者的健康;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是拒绝支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虐待罪的客观方面是经常或持续的折磨,破坏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3、主要元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有法律支持义务和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一个家庭的成员; 4、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虽然两种犯罪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的,但其故意内容是不同的。遗弃罪的意图是,行为人知道自己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并有能力实际履行赡养义务,拒绝赡养;虐待罪的意图是行为人有意识地摧毁和折磨受害者; 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年老、年轻、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区别有哪些 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区别如下: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七种特定的钱。中罪既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实物。后罪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货币形式资金; 2、犯罪主体与前者不同,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司、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3、客观要件不同,前者将七种特定资金挪作公用。后罪均挪作私用; 4、客体不同,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了专款专用的财务秩序。挪用公款罪侵犯了单位财务的使用收益权。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