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侵犯 |
释义 | 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侵犯的方式有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尽量不参加涉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活动,必要时要约定好保密等。 侵犯肖像权和个人隐私如何起诉 侵犯肖像权和个人隐私起诉的方式是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一是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二是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三是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四是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五是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网络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2、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3、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个人信息和隐私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隐私”与“个人信息”二者的范围有重合,即“隐私信息”,如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有关病史、恋情史等个人信息。但是,“个人信息”还包括可以公开的“非隐私信息”,如姓名、性别等;还有一些如身高、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有些人视为隐私,有的人视为可公开信息。“隐私权”是与“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并列的概念,一些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未必构成侵犯“隐私”,如自然人的姓名属于个人信息,但却不是“隐私权”的保护客体;又如,肖像也属于个人信息,但不当利用他人肖像,则构成对“肖像权”而非“隐私权”的侵害;再如,不当删除、不完整记录或者错误记录他人信息,或者根据不实信息对他人信用作出错误评级等,这都属于侵犯他人信息权利的行为,但一般不涉及侵犯隐私。从权利内容与救济方式考虑,隐私权作为一种私生活受尊重的权利,多表现为消极被动和防御性的特点,其以侵害行为或者侵害可能为前提,以维护人格尊严为目的,一般不具有财产利益。而个人信息得到保护的权利,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来看,表现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请求权,不仅包括个人信息不受非法收集、处理的内容,还包括权利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积极控制,例如,权利人有权决定其个人信息能否被他人收集、处理和利用以及如何利用,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修改不正确、不完整的个人信息以保证信息质量,有权针对商业目的的个人信息利用获取报酬等。 个人隐私权被侵犯如何维权 1、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维权方式为:协商和诉讼。2、隐私权被侵犯了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3、如果对方不停止侵害,也不进行赔偿的话,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