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 |
释义 | 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的知情同意原则。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记录,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法律分析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处理个人信息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基础上的知情同意。 拓展延伸 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键原则 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键原则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收集与使用的合法性原则,即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的目的,并获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信息最小化原则,即仅收集和使用必要的个人信息,避免过度收集;透明度原则,即应向信息主体提供清晰、明确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政策;安全性原则,即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损坏或丢失;信息主体权利保护原则,即尊重和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访问、更正和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责任与问责原则,即信息控制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监督和问责。遵循这些关键原则,可以确保个人信息隐私得到有效保护,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结语 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键原则包括合法性、最小化、透明度、安全性、信息主体权利保护以及责任与问责。只有在合法、正当目的下获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收集和使用必要的个人信息,提供清晰、明确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政策,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尊重和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信息控制者承担责任并接受监督和问责,才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