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判决书送达给哪个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判决书的送达和结构。判决应在五日内送达,并应通知当事人、公诉人、代理人。判决书的结构包括标题、公诉人身份、被告人情况、辩护人、案由、事实、证据、判决正文、上诉权和结尾。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刑事判决书的结构 (1)标题和编号。标题分两行写明“×××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标题右下方写明编号,包括年度、法院简称、文书类别和号码。 (2)公诉人身份。写明公诉人的姓名和职务。 (3)被告人身份及基本情况。 (4)辩护人。如辩护人是律师的,只需写明其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如果辩护人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监护人,除应写明其姓名和职务外,还应写明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 (5)案由、起诉情况及审理方式。 (6)事实。 (7)证据和理由。 (8)判决正文。主要写确定被告人犯了什么罪,是否需要判处刑罚,判处什么刑罚,及赃款、赃物的处理,刑期的起止日期。 (9)交代上诉权和上诉办法。 (10)结尾。签名。 拓展延伸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对象如何确定?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对象的确定涉及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书应当送达给被告及其辩护人。其次,如果被告已经逝世或无法联系,可以将判决书送达给被告的近亲属或法定代理人。此外,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判决书应当送达给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被告逃避送达或无法确定送达对象的情况,法院可能会采取其他合法方式进行送达,如公告送达等。最终,送达对象的确定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并确保被告能够及时知晓判决结果,保障其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书的送达对象涉及多方面的考量。除了被告及其辩护人外,如果被告无法联系,可以送达给其近亲属或法定代理人。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判决书应送达给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特殊情况下,如被告逃避送达或无法确定送达对象,法院可能采取其他合法方式进行送达。送达对象的确定应遵循法律规定,确保被告及时了解判决结果,维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