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申请伤残鉴定后,一般不可以再做工伤鉴定。 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一般是错开进行的,职工确定为工伤且伤情稳定后,才可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被认定为工伤的,在伤情稳定后影响劳动、生活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分为一到十级伤残,分别对应不同的伤残补助金标准,其中,十级伤残为最轻的伤残等级。工伤需要伤残鉴定的,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或其亲属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申请劳动鉴定,并提供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材料。对于符合加鉴定条件的,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及相关人员,鉴定的时间、地点、人员。 伤残鉴定与工伤认定的区别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伤残鉴定:伤残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 1、申请鉴定主体不同 工伤认定:已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本人、近亲属、雇佣单位均可。 伤残鉴定:只能是伤者本人。 2、申请鉴定前提条件不同 工伤认定:鉴定主体已经取得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职工决定书,也即没有工伤认定决定书,工伤鉴定委员会不会受理工伤鉴定申请者的申请。 伤残鉴定:申请者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责任事故认定书,如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书。 3、申请鉴定的依据、内容不同 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和《职工工伤与致残程度》,内容包括:工伤医疗终结期、停工留薪期确认、劳动能力障碍程度、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 伤残鉴定:《受伤人员受伤评定》,伤残鉴定的内容包括:伤者精神状态、生理机能、街跑结构的异常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申请鉴定需提交的材料不同 工伤认定:职工工伤认定决定书、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包括职工个人情况资料、职工工伤情况资料、医疗机构诊断资料等 伤残鉴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出院小结、病历本、残疾诊断证明等。 5、申请鉴定的时间不同 工伤认定:治疗期满,伤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以提出申请。 伤残鉴定:医疗终结后,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