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解读 |
释义 |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构成数字社会治理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法,牵动着万千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涉企业对于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与规范发展。 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本法的正式颁布,为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个人维护其信息权益提供了充分保障,也为企业合规处理提供了操作指引。现就本法的具体内容与立法要点解读如下: 1、《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涵盖了8章,74条内容,其中第一章为总则,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个人信息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基本原则等内容。第二章为个人信息处理基本规则,分三节对个人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定、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以及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特别规定予以明确。第三章为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对于跨境提供个人信息的合规要件、处理规则、合规例外、国际协助处理规则作出规定。第四章为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对知情权、决定权、查阅复制权、更正、补充的权利、删除权、解释说明权的内涵进行细化。第五章为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一般安全义务、数据保护官规则、风险评估规则和泄露信息及时报告的义务。第六章为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确立了以网信办为主导的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监管体系,并细化相应部门职责。第七章为法律责任,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对违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并创设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第八章为附则,规定了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例外情形以及相关名词定义。 2、《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点解读 (一)术语界定 1.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2.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3.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二)范围界定 1.境内:组织、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2.境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法: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目的;分析、评估境内自然人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另外,境外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代表,负责处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事务,并将有关机构的名称或者代表的姓名、联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