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在儿子死后是否有继承权? |
释义 | 父母有继承权,继子女也有继承权。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配偶、子女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继子女也可以享受继承权。继承遵循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原则。在分配继承财产时,法院会考虑特殊情况,如孩子年幼、父母年迈无稳定生活来源等,遵循养老育幼原则。如果没有纠纷,可以协商平均分配并根据照顾老人孩子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继子女需要与继父母形成扶养关系才能享有继承权。继承权的范围明确规定在法律中。 法律分析 一、儿子死后父母有继承权吗? 儿子死后父母有继承权,如果没有留下遗嘱。父母、配偶、子女都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但是有特殊情况的话,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况分配。比如孩子年幼,会考虑多分一点,父母如果都年迈并且无稳定生活来源也会考虑多分一点,即所谓的养老育幼原则。还有谁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等等一些需要考虑的情况。如果是大家对继承没有纠纷的话,自行分配的话,协商一下平均分配的基础上适当按照照顾老人孩子的想法调整一下。 二、继子女有继承权吗?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生子女、非婚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 通常情形下,比如说一方再婚时已有子女,那他带过来的生子女与再婚配偶就构成了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如果这个孩子年龄幼小,并且和再婚后的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其生活的照料和教育都由夫妻来承担,这就叫做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在这种情形下,继子女和继父母之间的关系才能视同为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立法的原意是:继子女并不当然的享有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只有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的情况下,继子女才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同时还规定,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抚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抚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的二顺序继承人;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定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民法典同时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继子女是有继承权的。 现实生活当中经常看到的是父母去世,儿子拥有法定的继承权,但相反的如果是儿子去世的话,父母也是拥有继承权利的,这将我们法律当中所规定的继承的范围当中明确的予以规定。当然这是属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不一样。 结语 根据我对继承权的了解,父母在儿子去世后是有继承权的,前提是没有留下遗嘱。根据法律规定,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他们有权平均分配遗产。然而,法院在特殊情况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此外,继子女也享有继承权,但前提是与继父母形成了扶养关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综上所述,继承权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旨在保障合理的财产继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