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草原防火工作贯彻什么的方针
释义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是森林草原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森林草原防火必须立足于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是指森林草原火灾一旦发生,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握战机,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森林草原火灾形成原因
    森林草原火灾,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内和草原上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草火燃烧现象。森林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大面积森林火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公共突发事件之一。引起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火源,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天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热源,主要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滚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人为火源是指人为野外用火不慎而引起的火源,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上坟烧纸、小孩玩火等)。人为火源还包括故意放火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上坟烧纸、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最多。管好火源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关键。
    放火一般能判几年:
    根据我国纵火罪的司法解释,行为人过失或故意引起火灾造成国家财产以及人民财产受到损失的,根据情节程度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或者死刑等不同程度处罚。放火行为导致的后果对于量刑起到绝对关键作用,同时也会根据行为人主观因素结合后果来判定处罚力度。放火罪认定分为三种情况,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人身伤害以及财产巨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放火造成人员伤害或死亡,财产损失达到一定程度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造成多人伤亡,财产损失巨大的,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焚烧国家森林山区的,按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起步处罚。无论是否造成财产损失。行为人意外引起的火灾也会在量刑时有所考虑,因非本人意愿虽然造成了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但因为损失后果不严重又或者是非故意因素,在判刑时会考虑具体因素而减轻处罚力度。行为人焚烧自己个人财产的,不予放火罪定罪=行为人放火导致他人伤亡的,要同时追究放火罪和过意伤害罪=放火行为是毁坏掩饰其他犯罪行为的,根据犯罪事实严重程度,从重处罚。不按放火罪数罪并罚。放火罪除了考虑到造成后果的情节程度以及行为人行为的主观因素以外,在法律上还有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本质区别。既遂就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量刑标准来处罚,未遂一般是批评教育不予处罚,同样放火罪也一样,放火未遂或中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上面的内容得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来看放火罪最低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可判处死刑。
    法律依据
    《草原防火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的除外。
    《草原防火条例》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草原防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开展。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