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释义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异。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必然导致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在心理态度上,直接故意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对于定罪而言,直接故意的既遂与特定结果发生与否有关,而间接故意的定罪则与构成犯罪与否有关。
    法律分析
    在认识因素方面
    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虽然都有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不同: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在意志因素方面
    即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则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即无所谓、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
    特定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支配下的危害行为定罪是不同的:对于直接故意而言,法定的特定结果发生与否是其既遂的标志,而对间接故意而言,则是成立何种罪行或构成犯罪与否的标志。
    拓展延伸
    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及其法律影响
    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方式。直接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后果,且故意要实现这种后果。而间接故意则是指犯罪主体虽然没有直接的意图实现某种后果,但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险后果,却决意冒险进行。直接故意在法律上通常被认定为故意犯罪,而间接故意则被视为过失犯罪。这两种故意的区别对于法律责任的确定和刑罚的量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法律会对犯罪主体进行相应的定罪和量刑,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结语
    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行为将导致特定后果,并积极追求该后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则是明知自己行为可能带来危险后果,却决意冒险进行。这种区别对于法律责任的界定和刑罚的量刑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具体情况,法律将对犯罪主体作出相应定罪和量刑,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1: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