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私财物损坏罪立案标准 |
释义 | 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包括:1.损失达到5000元以上;2.毁坏行为达到三次以上;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进行毁坏行为;4.其他情节严重。 法律分析 对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达到五千元以上的;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达到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进行毁坏公私财物行为的; 4、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公私财物损坏罪的定罪标准及法律适用 公私财物损坏罪的定罪标准及法律适用是指在刑事法律体系中,对于涉及公私财物损坏的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一定的标准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并进行定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公私财物损坏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1.损坏行为的客观性,即必须有实际的财物损坏发生;2.主观故意,即犯罪人有意进行损坏行为;3.社会危害性,即损坏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法律适用方面,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将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进行量刑,并依法进行定罪处罚。因此,对于公私财物损坏罪的定罪标准及法律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结语 对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追诉,具体情形包括:造成公私财物损失达到五千元以上、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达到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进行毁坏公私财物行为、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在公私财物损坏罪的定罪标准及法律适用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客观性、主观故意和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量刑和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