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伪证行为将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指使他人作伪证者,情节轻重决定刑期,如帮助实现财产利益、牟利或拖延诉讼等情况;帮助伪造证据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指使伪证者,从重处罚;诉讼中作伪证者,受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 法律分析 做伪证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追究刑事责任: (1)为帮助一方当事人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而伪造证据实施虚假诉讼,标的数额较大的; (2)为帮助一方当事人实现其财产利益,而伪造证据实施虚假诉讼,标的数额巨大的; (3)以牟利为目的,而帮助他人伪造证据实施虚假诉讼的; (4)伪造证据帮助他人实施虚假诉讼,致使诉讼活动受到较长时间拖延的; (5)伪造证据帮助实施虚假诉讼,致使人民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 2、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司法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或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从重处罚,法官依实际情况量刑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必须选七年的; 4、诉讼中作伪证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5、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及法律责任 伪证行为是指在司法程序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伪造证据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涉及到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是严重的。根据具体情况,伪证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同时也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此外,伪证行为还可能导致证据被排除、案件重新审理等后果。因此,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我们应当明确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严格追究伪证者的法律责任,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结语 伪证行为涉及到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是严重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同时也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此外,伪证行为还可能导致证据被排除、案件重新审理等后果。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我们应当明确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严格追究伪证者的法律责任,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