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罪与抢劫罪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
释义 |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体要件和犯罪客观方面。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抢劫罪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财产,数额不限;抢夺罪表现为公然夺取较大数额的财物。尽管存在区别,二者在客体要件和客观方面仍有相似之处。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抢夺的财物数额和情节的轻微程度。 法律分析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产的行为,劫取公私财物的数额不限;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些区别为我们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观标准。但由于抢劫罪与抢夺罪同属侵犯财产的犯罪,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 (1)在客体要件上,二者都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虽然抢劫罪使用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往往造成被害人伤亡;抢夺罪使用的是强力夺取的方法,直接作用于被抢夺的财物,但有时也会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暴力和强力性质不同,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暴力也是一种强力。因此,二者在客观方面,不仅行为方式有相似之处,而且危害结果也可能相同。 (3)在一定条件下,抢劫罪和抢夺罪可以相互转化。《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其中包括了犯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况。另外,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往往作了几手准备,哪种手段能达到目的,就使用哪种手段。有的犯罪分子出于抢劫的故意,身带凶器,准备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到作案现场后,发现不需要实施暴力、胁迫方法,由抢而变为偷。有的犯罪分子出于盗窃的故意,在实施盗窃行为时被人发觉,遇到反抗,继而使用暴力、胁迫方法,则由暗偷转化为明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认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结语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体要件和犯罪客观方面。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抢劫罪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财产,而抢夺罪表现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虽然二者存在区别,但它们都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方式和危害结果也可能相似。此外,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抢夺的财物数额和情节的轻微程度。当抢夺的财物数额不大且情节轻微时,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