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是什么 |
释义 |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 (一)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 (二)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了解。 (三)注意提高具体业务人员及领导人的素质。 (四)合同订立应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比较标准的合同范本。 (五)注意恶意履行的防范。 (六)用支票进行支付应按规定程序检查以免被套走标的物。 一、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及其法律防范 (一)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中间,主要表现形式为: 1、订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 2、合同一方虽提供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为副本或复印件,其实为伪造的证明; 3、.合同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其实际虚报注册资本,无实有资金,并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4、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虽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参加工商局年检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二)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买卖合同。 在买卖合同的签订中,经常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所签订合同的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有可能会给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 (三)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或限制流通物。 在买卖活动中当事人不了解买卖物品在法律上有无限制、禁止买卖的规定,盲目签订合同却因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而导致合同的无效。 (四)买卖合同的内容中出现漏洞导致权利得不到保护。 买卖合同中经常出现因为对业务不熟悉或者谈判经验不足而在合同内容中出现漏洞,常见漏洞有: 1、质量约定不明确; 2、履行地点不明确; 3、付款期限不明确; 4、违约责任不明确; 5、付款方式不明确 6、履行方式不明确; 7、计量方法不明确; 8、检验标准不明确。 以上漏洞多出现在合同主文内容缺少或者约定不明,使用字眼双方有争议等情况。 (五)在买卖合同中的恶意履行。 二、买卖合同被欺诈可以报警吗 合同欺诈可以报警。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有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等行为的,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欺诈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