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本文主要讨论了犯罪客体为生产安全,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犯罪的主体为工厂、矿山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法律分析 犯罪客体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这里所说的“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私营企业;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的过失是就行为人对其行为所引起的重大事故的心理态度而言的,至于行为人对其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本身,则可能是明知的、故意的。 拓展延伸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依据及相关法律要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依据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判断的。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因疏忽、违法行为或不履行特定职责,导致重大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其认定依据包括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责任人的过失程度、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等方面。同时,还需参考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判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危害公共安全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根据这些依据,法院会综合考虑事故的性质、后果、过失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依据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量相关法律要求和具体案情。 结语 厂矿企业、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是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违法行为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和严重后果。犯罪的主体为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依据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判断,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责任人的过失程度、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