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诉讼时效终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由于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此时诉讼时效的计算会暂时停止。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指由于权利人未行使权利的相反事实,导致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需要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终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拓展延伸 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计算诉讼时效主要涉及起始时间、中断和终止等因素。起始时间通常是从权利受到侵害或者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断和终止是指一些特定的情况,如当事人死亡、达成和解协议等,会暂停或终止诉讼时效的计算。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涉及各个领域的法律规定,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具体适用范围根据不同的法律条文和案件性质而定。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对于当事人了解自己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及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的期限。计算诉讼时效需要考虑起始时间、中断和终止等因素。了解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对于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因此,在面对法律纠纷时,及时了解和掌握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将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