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民法典》中的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是什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 非法人组织 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遵德准则,它可以弥补法律禁止性观定的不足。公序良俗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士义法治与德治建设水准的重要标志。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既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又要符合道德的要求。 二、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三、公序良俗原则是社会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民社会生活与交往日趋繁荣与复杂,这是运用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基础。公序良俗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的固有缺陷,即市民社会生活交往的广泛性、复杂性、不稳定性与法律的不可穷尽性之间的矛盾。公序良俗原则的任务则是解决这一矛盾,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 公序良俗的内容大致包括: 1、 政治国家公序; 2、 市民社会善良风俗习惯; 3、 他人人格尊严; 4、 家庭道德关系准则; 5、 其他公序良俗。 法律客观: 《 民法典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