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有什么 |
释义 |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 1.产权问题,企业兼并或企业产权交易是企业所有者的行为; 2.劳动力问题,我国企业兼并中被兼并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是最大的难题; 3.资产评估与国有资产增值; 4.兼并中的政府行为问题; 5.隐性兼并中存在的问题。 一、兼并交易的原则是什么?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兼并交易须遵循的几个原则是: 1、合法性原则。只有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避免无数来自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他人的法律风险。 2、合理性原则。在合理的范畴中首先是合理的目标--效益性。其次是合理的前提--稳定性。复次是合理地操作--诚信原则。最后是结构合理--互补性。 3、可操作性原则。所有的步骤和程序当是在条件下可以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的条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可创造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实障碍。 4、全面性原则。要切实处理好中国企业的九大关系--党、政、群、人、财、物、产、供、销,才能不留后遗症。 5、产业政策导向原则。企业兼并要以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 6、自愿互利原则。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既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强迫包办,只能在双方自愿情况下才能成交。 7、有偿转让原则。企业兼并要通过买卖关系有偿进行。 8、市场竞争原则。企业兼并离不开竞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 二、企业资产重组如何进行? 1、收购兼并。在我国收购兼并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收购其他企业股权或资产、兼并其他企业,或采取定向扩股合并其他企业。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另一个重要方式。3、资产剥离和所拥有股权的出售。4、资产置换。 三、如何解决因国有企业改制而产生的纠纷? 国有企业改制遗留的矛盾纠纷: 1、出让、兼并、分立的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全面履行合同,形成纠纷后,企业停顿。 2、出让方或者某一当事方,不履行对相关债务和隐蔽债务、或有债务的告知义务,形成纠纷给收购方造成损失。 3、国企的公司制改建中,采取多种规避法律的行为,架空债务,逃避债务,不事先征求债权人的意见等等。 4、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违法暗箱操作。 解决: 1、严格执行政府和最高法院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国企改制遗留的问题。 2、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和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法以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3、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破解改革成本难题。 4、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5、政府各级主管机构,应当强化工作责任,健全相互之间的协调机制,禁止相互推诿和不负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