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通常划分为 |
释义 | 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梳理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发现并改进行政管理不足,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行政指导,帮助和督促行政相对人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出现和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一种柔性执法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本机关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可将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划分为高风险、低风险两类或者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 1.高风险违法等级。主要包括:可能面临重大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违法行为或者某一时段、某一地域、某一行业易发、高发、多发的违法行为。 2.低风险违法等级。主要包括: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微,经行政指导能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偶发、少见的违法行为或者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包容审慎监管的行为。 3.中风险违法等级。指除了高风险和低风险之外的其他违法行为。 工作程序 1.梳理违法风险点。行政执法机关对近年来在行政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已办结的行政执法案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进行梳理分析,针对行政相对人违法的高频点,找出行政相对人的违法风险点,根据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发生的概率等划分风险等级。行政执法机关可以结合执法职责,分批次或者分等级进行梳理,先梳理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违法风险点,也可以按照时间、地域、行为等对违法风险点进行分类。 2.制定防控措施。 3.充分征求意见。 4.分批公布宣传。 5.深入实施行政指导。 6.注重分析评估。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定期从违法行为数量的增减、行政相对人法律遵从度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高低等方面,对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对成效明显的编制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对不适宜的及时修订完善,进行动态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