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协议签订后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
释义 | 合同签订只需双方一致,没有法定无效情形即具法律效应。根据《民法典》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达、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条件。合同中的造成人身损害或故意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民法典》第506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终止,不影响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民法典》第507条)。 法律分析 双方签订协议只要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没有法定无效的情形就具有法律效应。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第五百零七条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拓展延伸 协议签订后的法律效应:权利与责任的约束 协议签订后的法律效应体现了权利与责任的约束。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并在法律上确认,协议即具备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各方必须遵守协议中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协议的签订确保了合同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为违约行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如果协议的权利被侵犯,受影响的一方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求补偿或其他救济措施。此外,协议的法律效应还有助于维护商业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了公平交易和商业合作的发展。因此,协议签订后的法律效应不仅约束了各方的行为,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结语 协议签订后的法律效应体现了权利与责任的约束,确保了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为违约行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同时,协议的法律效应有助于维护商业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公平交易和商业合作的发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