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无数的 农民工 涌入城市打工,寻求发展。但是农民工的权益也经常得不到合理的保障,比如每年会有无数的农民工会被 拖欠工资 ,辛辛苦苦工作大半年的 工资 拿不到,频频登上社会新闻。更有极端者,暴力讨薪,最终害人害己。那么当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时,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 当工资被拖欠,首先可以组织工友一起与公司或企业充分协商,提出自己的诉求。 如果用谈判这样温和的手段不能解决,那么工人们可以选择仲裁或者是起诉。一般可以向当地的劳动局或者 社保 局里面的 劳动争议仲裁 委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步骤可能比较繁琐,因为从一开始便要准备好各种资料。首先是 仲裁申请书 ,这个要准备两份;居民 身份证 是必备的;用于证明在该工厂、工地工作过的各种证件,比如工作证、酬劳发放记录等各种有必要的材料。 此外,除了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还可以向法院提起相关的 诉讼 。但是这些程序都需要农民工一定要搜集好各种能够证明曾经建立过 劳动关系 的 证据 ,越多越好。而且在这期间并不影响工人人的正常工作。 除了上述地方法,农民工们还可以向媒体曝光,发动舆论的力量,向工地负责人员施加压力,帮助大家更加快速地讨薪。只要讨薪方式是合理合法可取的,都应该去试一下。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