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收养是指什么样的情况 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收养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定途径。收养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收养人称为养父、养母,被收养人称为养子。 收养不仅关系着当事人的利益,也涉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各国法律都对收养行为以及收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收养的成立、有效,除要求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 二、事实收养关系法律有哪些规定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群众发现弃婴的,应一律到公安部门报案,查找不到生父母的,一律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收养人符合收养条件的,应当在福利机构收养弃婴。而目前很多收养人出于道德和良心拾到弃婴后,不忍将其送走而自己抚养。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一)送养人主体不符合或没有送养人 (二)身份认定不规范,目前,弃婴身份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弃婴情况调查表和报案证明,公安部门只出具“某时在某地捡拾一名弃婴并报案”的证明,未能证明查找不到其亲生父母,而民政部门则无权向公安部门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往往致使弃婴的身份无法真实地确认 (三)收养行为不规范,收养登记率比较低是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弃婴收养问题 (四)重收留轻抚育问题突出,单方收养行为缺乏全面规范。 三、领养的孩子和亲生的一样吗 收养关系成立法律地位就和亲生子女一样。养子女就是指被人收养的子女。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行为而产生。 同时,养子女和自己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也因收养行为而消除。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