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6岁儿童的民事能力
释义
    您好,最终颁布的民法总则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降至8岁,而非草案中的6岁。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草案降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我认为存在重大的制度风险。”苏泽林委员说,设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目的,在于确保交易公平和交易安全,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现在草案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从10岁降到6岁,也就是把小学生变成幼儿园的孩子,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不符合孩子的生理特征。
    许振超委员说,现在很多孩子6周岁开始上小学,字都认不全,不一定会算算数,什么法律都不知道,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调,我认为理由很牵强。这个年龄问题要好好论证一下,看看划线是否能在6周岁。
    还有委员认为,6周岁是上小学的最低年龄。在上学之前,孩子们每天由大人陪伴,也没有机会独立接触社会,更谈不上社会经验,没有承担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阅历和起码的知识。赋予6周岁的孩子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合适,也不利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陈国令、严以新、苏泽林等委员建议,将年龄下限调到8周岁,或者恢复到现行法律规定的10周岁。因为孩子们上了小学,对社会和行为的认知加强了,比6周岁更合适。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6岁儿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草案第18条规定,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