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侵权 怎么列被告 |
释义 | 未成年人作为直接侵权行为人,应当列为被告,监护人也应当成为被告。 从法理上讲,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人指的是能够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诉讼的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任何一个自然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因此,未成年人余某作为直接侵权行为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的。 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为人虽无过错,但法律特别规定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也属于侵权行为。 从构成要件区分,侵权行为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有过错直接致人损害,因此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侵权行为,例如行为人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故意损伤他人身体等。特殊侵权行为指行为虽无过错,但他人的损害确系与行为人有关的行为、事件或特别原因所致,因此适用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的规定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在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而法律上规定,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主要靠自己劳动收入养活自己的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民事行为的主体,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可以在民事案件上成为被告。 从刑法方面来说,未成年人犯罪已经屡见不鲜了。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受到刑罚,一般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有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所以,未成年人可以当被告,但是得是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第五十七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