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催收函是否可以申请诉讼时效中断?
释义
    欠款催收函可以发生诉讼时效中断。1、根据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2、债务公司在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地址具有公示效力,债权人向该地址邮寄债权催收函,即使被退回,也应当视为信函已经送达对方当事人。这种情况下,属于诉讼时效中断情形。3、债权人通过国内特快专递方式向债务人邮寄催款函,但在有关邮寄凭证上均未注明所寄物件为催款函,债权人无法直接证实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债务人签收,往往也会直接否认收到的物件为催款函。此时,若债权人能提供证据证明债务人确实收到的是催款函,则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若债权人不能证明债务人收到的是催款函,则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风险提示: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拖欠货款,可以写催收函进行催收吗?
    可以。债务人到期不还款,债权人可以先积极提示对方尽快还款,还可以写欠款催收函进行催款。寄催收函是主张权利的方式之一,因而可以中断时效,从而延长诉讼时间。催款函作为一份专业的催交款项的法律文书,需包含欠款方名称、欠款性质(如进度款、质保金等)、需支付时间、欠款金额、是否已开具发票、催款公司与被催款方沟通情况、催款方的银行账号、最后付款期限表明付款态度等,同时附上双方之间合同、对账明细,便于对方核实并作出付款回应。风险提示:如果在催款函发出后客户如期的支付货款,可以说催款函的效力使货款催收的成本大大降低。要知道一个货款的催收如果催款函上达不到效力,就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催款要付出的成本,就不单单是一张信函的价值。
    债务人注销后仍向其催收债权的,是否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不一定。债务人被注销后即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在债权人对债务人被注销这一事实不知情的情况下,仍向该债务人催收债权,也并无不当,仍可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风险提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企业债权债务转让是否构成诉讼时效中断?
    1、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2、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3、但应当注意的是,中断的前提条件是原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已经起算且未届满的情形下。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风险提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货款欠款催收函怎么写?
    债务人到期不还款,债权人可以先积极提示对方尽快还款,还可以写欠款催收函进行催款。催款函作为一份专业的催交款项的法律文书,需包含欠款方名称、欠款性质(如进度款、质保金等)、需支付时间、欠款金额、是否已开具发票、催款公司与被催款方沟通情况、催款方的银行账号、最后付款期限表明付款态度等,同时附上双方之间合同、对账明细,便于对方核实并作出付款回应。风险提示:催收函可以起到中断诉讼时效的作用。一般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3年的诉讼时效,但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则可以中断该时效,重新计算3年时间,寄催收函亦是主张权利的方式之一,因而可以中断时效,从而延长诉讼时间。
    工程欠款催收函怎么写?
    债务人到期不还款,债权人可以先积极提示对方尽快还款,还可以写欠款催收函进行催款。催款函作为一份专业的催交款项的法律文书,需包含欠款方名称、欠款性质(如进度款、质保金等)、需支付时间、欠款金额、是否已开具发票、催款公司与被催款方沟通情况、催款方的银行账号、最后付款期限表明付款态度等,同时附上双方之间合同、对账明细,便于对方核实并作出付款回应。风险提示:催收函可以起到中断诉讼时效的作用。一般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3年的诉讼时效,但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则可以中断该时效,重新计算3年时间,寄催收函亦是主张权利的方式之一,因而可以中断时效,从而延长诉讼时间。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