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重庆二胎政策指南
释义
    一、重庆二胎政策指南
    重庆生二胎的相关政策:目前为止,2017年重庆二胎新政策还未有新改变,仍以2016年重庆二胎新政策为准。若有更改变化,届时会更新内容。重庆二胎新政策2016年的具体规定要按新的《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目前正在修改中。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仍执行以前的晚婚晚育假:即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十个工作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二十个工作日。增加的婚假、产假视为工作时间。晚婚、晚育的职工,所在单位可给予一次性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改,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从“只生一个好”转向鼓励生育两个孩子。法律规定,生育一孩、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三孩的夫妻,都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修改后的人口和计生法规定,法律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法律明确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也就是说,生育一孩、二孩,以及合法生育三孩的夫妻都可以延长产假。
    二、城市生二胎政策有哪些?
    核心提示: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下面法律为您详细介绍。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的;
    (七)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八)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三、独生二胎有什么政策
    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专家称五省明年搞试点
    专家称,明年起,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国家计生委官员表示,“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从明年起,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允许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胎。这项政策将在五年之内扩展到全国范围。
    据新华社主办的《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以上消息是中国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透露的,报道援引何亚福的说法称,“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但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报道称,从试点的五个省市计生委回应显示,这项政策的总体方向无太大疑问,但具体试点方案尚未确定。同时,各个省市计生部门在回应该问题时均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报道还称,从官方态度来看,对开放二胎政策官方仍保持谨慎。辽宁省计生委的匿名人士估计,全面放开二胎,在短期之内不太可能。■
    四、生二胎的新政策有哪些城市户口生二胎
    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下面法律为您详细介绍。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的;
    (七)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八)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