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与诉讼:仲裁与法院的比较 |
释义 | 法院和仲裁委员会在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受理纠纷方式、裁决终局制度和收费方面存在差异。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受理范围广,裁决经过两审终审;而仲裁委员会是民间裁决机构,受理范围较窄,一裁终局。当事人根据选择达成的仲裁协议由仲裁委员会受理,否则由法院受理。收费方面,小标的额案件法院收费低,仲裁收费高;大标的额案件仲裁收费低,法院相对高。 法律分析 第一,管理机构不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其监督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法官是同级的国家公务员;而仲裁委员会是民间裁决机构。 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退休法官以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兼职从事。 第二,法院与仲裁委员会在民事纠纷受理案件问题上的管辖范围不同,法院受理的范围宽于仲裁委员会受理的范围。 按照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的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的范围。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在我国是不能申请仲裁的,而法院可以受理。 第三,对既属于仲裁委员会、又属于法院受理的纠纷,具体由谁受理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的,由仲裁委员会受理,排除法院管辖权。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由法院受理。 第四、我国仲裁委员会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仲裁案件在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收费不同,小标的额的案件法院收费相对低,仲裁收费高;大标的额的案件(600万以上)仲裁收费低,法院相对高。 结语 法院与仲裁委员会作为不同的管理机构,在职能、管辖范围和收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法院作为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官是国家公务员;而仲裁委员会则是民间裁决机构,受中国仲裁协会监督,仲裁员多为律师、退休法官、专家学者等。在民事纠纷受理方面,法院范围较广,而仲裁委员会受理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但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对于既属于仲裁委员会又属于法院受理的纠纷,双方达成仲裁协议则由仲裁委员会受理,否则由法院受理。仲裁案件一裁终局,法院不予受理再审。收费方面,小标的额案件法院收费较低,仲裁收费较高;大标的额案件中,仲裁收费较低,法院收费较高。 法律依据 《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