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治安调解一般为几次 |
释义 |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件一般只能调解一次。如果一次调解不成,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或当事人申请,可以再次调解,并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治安调解处理程序包括收集证据、查明事实,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或委托他人参加调解,并需提交委托书。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未达成协议或协议不履行的将受到处罚,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件可以调解多少次 1、一般调解一次。 调解一般为一次。对一次调解不成,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或者当事人申请的,可以再次调解,并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 二、治安调解处理程序是什么 1、公安机关在调解治安案件时,应当收集证据,查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调解,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人参加调解。委托他人参加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到场。 3、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调解协议。 4、公安机关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符合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治安案件现场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并认真履行。 5、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办案期限从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者调解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拓展延伸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件的调解次数限制及相关规定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件的调解次数限制及相关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调解在处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件时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然而,调解的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定限制。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规定,调解的次数应当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调解的次数可以较多,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但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调解次数可能会受到限制。此外,调解的次数还受到当事人的意愿、案件性质、法院审判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案件中,调解次数的限制应该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裁量。 结语 治安案件的调解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定限制,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对于轻微违法行为,调解次数可以较多,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严重违法行为的调解次数可能受限。调解次数还受当事人意愿、案件性质、法院审判需要等因素影响。在具体案件中,调解次数的限制应由法院综合考虑和裁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