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及程序的概述 |
释义 | 未成年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要求:1、犯罪必须属于刑法第4、5、6章规定的轻罪;2、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3、有悔罪表现;4、检察院需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意见;5、异议可作出起诉决定;6、争议可举行听证会;7、制作决定书并送达相关方;8、当面宣布决定、告知考验期限和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1、适用条件实体要件:必须是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4、5、6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1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但是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2、程序要件: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听取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3、决定程序公安机关或者被害人对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或者争议较大的案件,检察院可以举行不公开听证会。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后,应当制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并在3日以内送达公安机关、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及其诉讼代理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当面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宣布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告知考验的期限、在考验期内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制作笔录附卷。 拓展延伸 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要求和程序解析 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法律机制,它允许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暂时不追究刑事责任。其适用条件包括被告人自愿认罪、具备特定的社会危害程度、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等。程序上,通常需要经过检察机关的审查、法院的批准,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的义务。附条件不起诉的目的在于引导犯罪嫌疑人改正错误、积极悔过,并为其提供改造机会。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也需要平衡法律公正和社会利益保护的关系。 结语 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法律机制,允许对特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时不追究刑事责任。适用条件包括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可能判处1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程序上,检察机关需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附条件不起诉的目的在于引导犯罪嫌疑人改正错误、积极悔过,并为其提供改造机会。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也需要平衡法律公正和社会利益保护的关系。 法律依据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条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第十一条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二)本人的结婚证;(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办理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证件、证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