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据的形式有哪些
释义
    一、物证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和物证痕迹。
    二、书证书证是以其记载的或者表达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文字材料。
    三、证人证言证人是独立与犯罪之外的第三者,证人是通过诉讼以外的途径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办案机关所作的陈述是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指被害人就案件事实的有关情况向办案人员所作的陈述。被害人是一种特殊的证人。他比一般证人对案件情况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俗称口供。
    六、鉴定意见指鉴定人受司法机关的指定或者聘请,就案件的某些专门问题鉴定后制作的书面意见。
    鉴定意见包括:
    1.法医鉴定证明死亡原因或者被伤害的程度。
    2.司法精神病鉴定证明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精神是否正常。进一步决定他们的陈述是否可信,以及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刑事技术鉴定包括会计鉴定、笔迹决定、痕迹决定、毛发鉴定、弹痕鉴定、化学鉴定、毒物决定、价值鉴定、文物鉴定等。
    4.其他技术鉴定如对火灾、生产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出具的专家意见。鉴定意见是最客观、最真实的证据。但专家意见不等于结论。不能迷信鉴定结论。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是指侦查人员对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或者检查的情况所作的图片、影像、文字记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视听资料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录像资料。电子数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计算机储存资料。
    那么证据的三性顺序?
    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它是证据规则中的一组核心概念,因为三性贯穿于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全过程,决定着证据与非证据、定案根据与非定案根据之间的界限,也决定了证明力的有无及大小。
    综上所述是律师对证据三性顺序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该内容由 赵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9: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