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短视频二创侵权责任如何认定的 |
释义 | 一、短视频二创侵权责任如何认定的 剪辑类、二次创作类短视频作品是否构成对原作品的侵权行为,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具体分析: ① 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 比如是否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教学、新闻报道等非营利目的,是否属于少量合理引用原作品等等。 ② 是否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和是否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比如擅自剪辑影视作品的某些短视频宣称“十分钟带你看完当红xx电视剧”等,有可能严重影响原作者的商业利益实现(比如在长视频平台的付费播放收益等)。又比如,将正在销售期间的单机游戏的主线剧情剪辑成短视频在流量较大的短视频平台播放,则可能让消费者因为“剧透”而严重丧失购买意欲。 ③ 短视频中是否标明原作者身份和作品名称 如果短视频较为完整的引用了原作品的较长片段,但未标明原作者的身份和名称,甚至故意通过剪辑工具等软件去除原作者特意设置的水印等身份要素,则很有可能构成恶意侵权。 综上:未经原作者许可擅自对原作品进行剪辑、二次创作并上传短视频,如果该行为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和损害了原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极有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面对此种情况,权利人可以事先向律师咨询,如果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可以积极行使权利,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二、法律中规定如何判断侵权责任 法律中规定判断侵权责任需要根据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来判断,首先有侵权的行为,其次就是有损害的结果,并且两者之间有关系。侵权责任是行为人以其不法行为或法律规定的不当行为致使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1、侵犯的权利不同侵权行为所侵犯的是绝对权,其违法性体现在违反法律直接规定的、针对一般人的义务;违约行为所侵犯的是一种相对权,其违法性表现在当事人违反自已设立的、并针对特定当事人的义务。 2、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侵权行为的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只是由于侵权行为的发生,才在当事人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违约责任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当存在有效合同,且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3、行为主体的不同侵权行为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特定的,行为人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人不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不影响受害人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违约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由于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违约行为的主体也只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三、权利人应对侵权的方式 面对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剪辑类、二次创作类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权利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应对。 ① 侵害发生前 在视频中加注作者水印 进行著作权登记等 ② 侵害发生后 向短视频播放平台进行投诉 发现侵权视频后要及时通知平台,要求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向侵权人发送律师函,通过律师和对方沟通交涉加以解决 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