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当前毒品戒毒标准的时长是多少?
释义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戒毒一年后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最长可以延长一年。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法律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戒毒一年后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最长可以延长一年。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相关法规】
    《禁毒法》第47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
    强制戒毒的性质
    一、强制戒毒的内容根据《强制戒毒办法》第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强制戒毒有以下内容。1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药物对吸毒人员进行生理脱毒治疗,其次是摆脱生理方面对毒品的依赖性,恢复健康的体魄。2心理治疗。是指经过心理方面的辅导,逐渐消除吸毒人员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3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增强吸毒人员的法制观念。4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使吸毒人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改正他们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5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让吸毒人员懂得自食其力,彻底改变以往的懒惰习性,同时可以学习一些劳动技巧。
    二、强制戒毒的性质对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是由吸毒者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吸毒者的吸毒行为已经构成违法行为,从这一点看,吸毒者首先是违法者。但同时由于毒品对人的肌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导致吸毒人员心理变态,人格低下,对毒品有强烈依赖,从这一点看,吸毒者又是毒品的受害者。因此,强制戒毒工作的方针必须在强制的前提下,以强制治疗、强制教育为基本方式,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法制、道德教育等,迫使吸毒人员戒除毒瘾。目前,被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认可、允许的戒毒方式有三种: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
    三、强制戒毒的目的.强制戒毒的目的是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人员戒毒,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大家都明白,吸毒行为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危害家庭生活同时对社会治安秩序危害极大。西方许多国家把吸毒行为规定为刑事犯罪行为。我国本着挽救与教育的目的对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帮助他们走出吸毒泥潭,消除吸毒带来的危害,挽救失足者以及他们的家庭。戒毒是于己、于家、于社会十分有益的事。我们在戒学员以及学员家属应该认识清楚这一点,同时积极配合和支持我们的治疗、教育工作。
    结语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人员,可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若需要延长戒毒期限,最长可延长一年。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可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强制戒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强制戒毒的目的是教育和帮助吸毒人员戒毒,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我们应认识到戒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益处,并积极支持戒毒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九条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 总则 第十条 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