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应该是的。 现在中国最常见的葬礼哀乐源于纪念陕北根据地的开创者刘志丹。刘志丹牺牲后,中共的文艺工作者根据一首陕北的信天游民歌改编创作了一曲哀乐。后来沿用至今。 解放以来,我国所有对亡者的悼念会上都演奏或播放着一支催人泪下的乐曲。这支属商调式哀乐是谁谱写的呢 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可、时乐蒙等同志深入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歌。 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其他国家的都不一样. 《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献花曲》都是他所改编和配曲,开国大典上指挥军乐团的就是他。 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罗狼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法律依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第六条 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音像业的发展规划,确定全国音像出版单位、音像复制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