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黄河保护法规定,优先使用符合要求的再生水作为黄河流域节水供水的重要补充。具体来说,再生水应首先用于城乡绿化、农业灌溉等非饮用用水领域。 《黄河保护条例》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25条规定:“黄河流域各级政府应当优先使用符合要求的再生水作为节水供水的重要补充。”此规定主要是针对长期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黄河流域地区,提出了一种科学且环保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具体实施中,黄河流域地区可以通过设置再生水处理设备,将污水经过处理后转化为符合要求的再生水,用于非饮用用水领域,如城市绿化、农业灌溉等。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还能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再生水的利用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水质要求,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没有影响。 黄河保护法还有哪些内容?《黄河保护条例》是我国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而制定的重要法律法规,其中除了规定再生水的利用外,还包括黄河流域保护、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对于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利用再生水等节水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污水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 禁止使用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放到水体或者地面上;对于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要设置并运行相应的处理设施。 |